從天空看左鎮,打開偏鄉國際視野
從天空看左鎮,打開偏鄉國際視野
活化新智能╳轉動社區力量
左鎮是臺南平均收入最低、年齡最高的行政區,默默為偏鄉教育付出心力的蔡美玲老師,提出「無人機空拍重建左鎮國際化『生態旅遊』新意象」計畫,藉由建立電子書、網站的過程,促進在地國中生與成大國際學生的交流互動,為彼此打開新視野,也為日趨嚴重的城鄉差距,播下改變的種子。
看到一群國中生操作無人機飛上天空,成大學生無不覺得新鮮好奇。左鎮因境內多白惡地形,農業發展不易,加上位於水源區無法開發工業,導致人口外移嚴重。為了改善偏鄉教育,左鎮國中近年來積極發展特色教學,與成大資訊工程系合作,讓國中生學習無人機操控,增加新技能,而成大蔡美玲老師,則經常帶著包括外籍生在內的成大學生來到左鎮國中參訪。
了解偏鄉,苦病人所苦
自2015年開始,對全球化議題一直相當關注的蔡老師就帶領校內外籍生到左鎮與當地學生交流,每次都給雙方不少文化衝擊與體驗分享,這讓她思考,若將這種模式融入課程中,是否更能延續交流的意義?於是,她選擇以醫學系大二開設的選修課程「全球化與人文關懷」,來執行「無人機空拍重建左鎮國際化『生態旅遊』新意象」計畫,希望深化並擴大計畫帶來的效益。「全球化在增加全球平均收入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與城鄉差異。」蔡老師認為,醫學系學生必須要了解「偏鄉」的意義,才能體會病人可能面臨交通不便、醫療資源不足,甚至是長期務農經常出現某些病痛等背後的意義,這也是她在醫學系開這堂課的原因。
結合空拍照,充實左鎮旅遊網站
「只有協助偏鄉再創造、重新培力,才能讓全球化一面倒的趨勢緩和。」蔡老師在前一年計畫中,編輯完成了八本介紹左鎮的雙語電子書,這次更將重點放在架設左鎮公舘社區的「公舘身心療癒平台」網站上,希望學生在了解自己家鄉同時,也有足夠能力向外地甚至是外國遊客做介紹。蔡老師帶領成大學生與左鎮國中學生展開交流,了解無人機空拍如何發揮運用在網站的照片與影片上。學生分為宗教、人文、歷史、地理等四組,各自尋找相關資料,當有地景或空拍照需求時,就透過臉書或LINE群組請求左鎮國中學生協助拍攝。「當時我們與左鎮國中學生一起騎單車去探訪景點,就感受到國中校長為了縮短偏鄉學生與都市的差距,做了很多努力,讓我很感動有這樣一群人在默默付出。」參與課程的成大醫學系大三學生黃威致説。「過程最大的挑戰,就是無法預知會有什麼成果,」蔡老師舉例,曾出土許多文物的菜寮溪,對左鎮來說有其特殊意義,但當成大學生要求拍攝菜寮溪時,長期生活在當地的國中生卻反而不知該如何呈現這些太熟悉的場景,這時就需要雙方不斷溝通。

操作無人機之步驟。


至行銷左鎮之心得。
學習架網站,一屆傳一屆
「網站是個資訊布達的方式,重點在你如何蒐集資訊,完成一篇大家有興趣的文稿。過程中學生要閱讀很多文章,但露出的可能只有短短幾行字。」蔡老師表示,除了內容,學生也要學習架網站,先聘請成大資工系助教架設網站主要結構,後續如何做好細部架構與分類,整合圖片、影片與文字配置,就要靠學生一步步去達成。點開「公舘身心療癒平台」網站,裡頭有社區歷史、長照現況、食農體驗、景點等介紹。其中景點中的圖文搭配,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左鎮,會讓人多面向的發現原來左鎮是這麼有故事的地方。而左鎮國中學生拍攝空拍照片,則以寬廣的角度俯瞰左鎮之美,無形中也勾起外地遊客前來一探究竟的渴望。另外,學生們還針對當地的地景、美食、生態體驗等主題,拍攝相關影片,一方面記錄社區歷史人文影像,一方面彷彿帶著遊客身歷其境。同時,網站內還預留農產品等介紹,希望未來交由左鎮公舘社區經營後,能為當地的農產品行銷提供新通路。蔡美玲認為,學校課程通常結束後就告一段落,無法累積成果。但如果能將課程成果交給下一屆學生,就有機會累積下去,對未來發展可以有更多想像。
網站名稱:公舘身心療癒平台



